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1/2页)
”;二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叽叽喳喳的在说什么呢”。不得不说,文言文博大精深,一个字可以掰成好几种意思,再加上主谓语的省略,闹出歧义那是分分钟的事。崔颂认为祢衡应该是第一种意思。毕竟以他的观察,祢衡狂虽狂,性子却有些孤,看不顺眼了或许会嘲你几句,但要说是主动凑过来只为了地图炮一下,他大概还没这么闲。历史上对祢衡的评价是“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也就是说,祢衡不但性子高傲,对他人的评价不尽不实,还很不屑和别人说话。只要是比不上他的,他连理都懒得理,更不用说特地找别人茬了。现在祢衡特地走过来,嘲了他们一句……崔颂怎么看怎么觉得他这是想和自己组队的意思?这些庸俗的人有什么好聊的,你和我聊啊。……崔颂脑补了一下潜台词,顿时觉得自己的胳膊凉飕飕的。要是祢衡真是第一种意思,那仇恨可就拉大了。而他作为少有的能被祢衡当做“普通人”(不过尔尔),而不是“庸夫俗子”的士子,甚至还让祢衡“勉强”折节下交,纡尊降贵地过来攀谈……这妥妥的是仇恨连锁的节奏啊。“那个讨厌至极还看不起我的混帐竟然对此人另眼相看?很好,两个都拉黑了。”崔颂在心里补全了一场戏,只觉得祢衡抛出的这个“橄榄枝”是个带荆棘刺儿的,接了刺手,不接么保不准直接被当场抽死。崔颂惆怅了半天,只得折中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颂虽驽钝,亦有搦朽之心,让君见笑。”——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我虽然愚笨平庸,却也有励志上进的想法,让你见笑了。崔颂直接把祢衡那句话的主语默认成了自己,生生扛下这“庸夫俗子”之名。这也是祢衡那句话的第三种理解——庸夫俗子仅仅指代崔颂,而非其他人。然而这种解释比较牵强,毕竟谁都知道祢衡是什么样的人,目中无人到怎样的程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颂认下这名,乃是为诸多士子解围,故意曲解祢衡之意。而他的那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更是让憋屈的不行的无名士子宛若喝了一口热汤,发自体内的热乎。孔子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士怎么了?名士也有不知道的事啊,说不定刚好被我们指导了呢?我们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也不至于不配与名士交谈吧?“崔君敦睦豁达,雅量高致,非常人所及。”“想我原以年岁小而轻忽于他,实在愧甚。”……在士子们看来,崔颂的行为非常难得。因为古代士子极看重名声,自谦是一回事,可谦虚不是谦卑,某些话要是由别人出口,那就是侮辱了。有的人为了维护名声,甚至甘愿以死明志,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士子潜意识里认定,崔颂应当和他们一样,是惜名的。刚刚说的那番话,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维护他们这些士子的名声与尊严。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生生受了祢衡的鄙薄。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解围是真,但崔颂心中所想,完全没有这些士子所理解的那般高大上。事实上,崔颂的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因为现代教育与性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