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抢所有翻译的饭碗 (第1/2页)
吕振羽深深吸了一口气,脑子里回响着在家里的电脑上模拟各种翻译的成果。掌握了大量知识的小羽才能真正发挥语义和语用为平台的语音和新的全部功能。其实,翻译软件,严格地说只是语音平台的一个相当高级的插件而已,只不过,这个插件的功能之强大,会掩盖住语音平台的光芒。语音平台是一个内外两层的大型程序,外部是语音的输入和输出,但真正关键的则是以智能核心为基础的语义和语用判断机制。而这个机制,同样是一个两层的结构,一层是语义和语用的甄别,另一层则是按照具体语用和语境,进行组织,从而生成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的句子,而作为这一层功能的底子,仍然是非常主流的结构语法学。结构语法学是有缺陷的,比如,在中文里,很多具体例子都无法用结构语法学去套用。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这个绿字,语文老师们都会说这个绿字用得好,有色彩也有动态,但是从语法学上来说呢?绿是形容词,怎么就能做谓语呢?如果翻译成英语,大概会是make江南岸green的词组来表示,但中文里怎么解释?现代汉语的语法是从欧洲对结构语法学的方法里脱胎而出的,而古文似乎从来不讲究什么语法。于是,老师们或许会说,中文就可以这么用,而到了后来,有一种解释很有趣,老师不说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是说占据主语位置占据谓语位置占据宾语位置。……这个解释算是通顺了,但对于程序员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出色的判断机制,是没有办法好好处理中文的翻译问题的,而其他语种之间,尤其是拉丁语系的语种之间,这个问题简单得多。结构语法学的惯例是主流,而例外相当少,至少,在日常使用的方面,例外相当少。文学……尤其是诗歌,那就没办法了。吕振羽的翻译软件的机制很简单,同样调用语义和语用的判断机制,将输入的语音或者文本变成一个意义串,然后套用另一个语种的结构语法和词库,以这样的方法来完成翻译。这种翻译,已经能比较良好地进行整句/全文翻译,而最恐怖的功能,则是这个软件能进行同声口译。设想一下,高级口译证书是一个怎么样恐怖的东西,而那还只是中文与英文之间的口译,而吕振羽开发的这个基于语义和语用判断的翻译软件,只要需要,几乎可以进行任何语种之间的同声口译。在开发这个软件的最初产品的时候,吕振羽将所有适用结构语法学的编程全部交给了小羽,而自己专心研究特例的处理,这项工程开始了没几天,已经取得了相当让人惊异的成果。小羽已经完成了数十种语言的结构语法学编程,对于小羽来说,这些工作只用了不到一个工作日。而吕振羽还在拼命研读各个语种的教材和字典,目前,英语的特例补充包基本完成了,法语完成了一部分,而中文……由于特例实在太多,只好一边分析一边建立这个库了。吕振羽仍然是不紧不慢地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说给大家听,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