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2章 定计 (第1/3页)
巩昌。 李曾伯与廉希宪相处得并不算好。 他们各任陇西制置安抚使与副使,是李瑕与朝廷相互妥协的结果,李瑕放李曾伯过来任官,朝廷任命廉希宪官职。 虽说各有分工,一个施政,一个领兵,偏偏两人都是文武双全,能对对方管辖内的事插上几句嘴。 再加上出身与立场不同,看对方更是不太顺眼…… “稀客啊,海牙公难得来我大营,何事?” “我不姓‘海牙’,我们是父子连名,家父讳‘布鲁海牙’,家祖讳‘吉台海牙’,海牙是父名,不是姓。”廉希宪解释到这里,摆了摆手,“我既起了汉姓,李公称我汉姓即可。” “恕罪,我不知你们畏兀儿人连姓也无。” 廉希宪上前几步,走到了李曾伯桌案前,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字。 “维吾儿。” 李曾伯问道:“有何不同?” “我们部族之名,有‘团结联合’之意,译为‘畏兀儿’不妥,依李郡王之意,译为‘维吾儿’更彰原意,此名……美矣。” 廉希宪看着自己写就的那三个字,不由再次感慨道:“美矣。” 他是真心喜欢这个族名,便是与李曾伯合不来,也不忘显摆一番。 李曾伯低头看去,至少承认对方写得一手好字。 “廉公喜欢美名?” “算是吧。”廉希宪应了,想了想,干脆大方承认道:“我确是想要青史留美名,有何不妥?” 他一承认,李曾伯反倒是无言以对。 两人这一照面,寒暄的几句中,彼此便看出了许多东西。 廉希宪为何归顺于李瑕?除了实力之外,李瑕的施政态度其实是比忽必烈更包容,眼光更深远的。 眼下虽还未有个成形的新制,但廉希宪却能从如“维吾儿”这个译名等各种小事中感受到李瑕的理念。 哪怕就是为了青史留美名。 李曾伯也在反思。 大宋党争内斗确实是太久了,斗得久了,不自觉气量便窄了。 不得不说,川陕风气是不同。陇西这边天高地广,风景辽阔,这边人也豪阔。 廉希宪在回回人里气量不算大的,但比贾似道还是能容人得多…… “谈公事吧,廉公今日来,为的是山东李璮之变?” “是啊。” “牵一发而动全身,谁能想到远在东海之滨的一场变乱,还能干系到陇西时局?” “李公夸张了。”廉希宪道:“不说蒙古,便是当年西辽国也是疆域广袤,相比而言,山东到陇西这点路真不算远。” 李曾伯颇觉没面子。 作为宋臣,与人谈疆域……没甚意思。 “近来西北面常见蒙古探马出没。”李曾伯起身,指点起地图,“观蒙军于会州、兰州、至六盘山一带动向,恐有南下之势。” “想来,既是为了牵制我们在关中的主力,使我们不能响应李璮……也是打算入境抢掳。” “忽必烈既要平定李璮之乱,犹能抽得出兵力攻陇西?” “恰是因阿里不哥弃哈拉和林而逃,忽必烈方得空隙平李璮之乱。”廉希宪手指在地图上河西走廊的位置划了个圈,道:“而阿里不哥一逃,西域诸王必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