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 (第1/2页)
知春答道:“家弟家妹年纪也大了,镇上的学堂和夫子是顶好的,可读学的孩子最大也不过十岁。”“这确实。”姚氏点点头,“镇上读书的孩子毕竟少。”“正是,所以我想搬到县城来,县城也有女学,他们两个都能入学读书。”“你真是位好长姐。那我能做些什么?”“不敢劳夫人,只是我对县城实在不熟,租房子的租金如何,入学需有哪些条件可有考试,这些一概不知。思来想去,才来打扰夫人。”只是打听些事,这要求并不过分。姚氏对冯知春的印象更加的好,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是把物色房子一事揽了过来。冯知春千恩万谢,又与姚氏聊了些家长里短才告辞。作者有话要说:存稿如流水。没存稿了,坚持住日更。第14章砸场子出了县衙,接下一站便是商街。冯知春此行为两件事:一是试探,试探知县这条大腿抱不抱得稳;二是“砸场子”。县城不比在上安镇生意都是一家垄断,虽也比不上大城市的百花齐放,但也不是一家独大,各有各的千秋。要想在其中搏出一小片自己的位置,冯知春也不知要花费多长时间。眼下她手中的银钱,租完一间小屋就剩不下多少,搬一趟家要置办要打点,等着花钱的地方很多,分散精力的事情也很多,实打实开源的方法显然不太适用。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生活上要同知县打好关系,生意上也要同县里的大商贾乘上同一艘船!早在端午节时冯知春借着带知夏知秋逛街,把商街粗粗摸了一遍。她熟悉面食,自然是从面食寻突破口。中周县的面食花样比上安镇多,价钱上分为几等。有不讲究口感只为充饥的,也有造型精致当做餐桌小食锦上添花的。对于冯知春而言,越是开阔的经商环境越有利。她掌握的是后世的面食做法,若环境闭塞,人们只念陈旧鲜少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她在上安镇缩手缩脚,到了中周县终于能一展身手!正值晌午,她挑了几家原就看好的铺子,进店选了处角落,点店中卖的最好的面食慢慢品尝,一边看店中的客流动向。耗费一个下午,终于敲定了一低一高“砸场子”的对象。到傍晚,冯知春回客栈好好琢磨计划,早早歇息下养精蓄锐。商街尾端有一家小店,挂着一盏红底墨字写有“王”字的灯笼。铺子的老板娘是个寡妇,姓王,丰胸细腰,纵是麻布衣裳穿在身,也有一股风流韵味。她利用自身做卖点,开了间“寡妇小食”,卖些汤圆、馄饨、麻饼之类的吃食。要说到她店中最受捧的当属“疙瘩酸汤”了。白胖的疙瘩片,搭配上酸汤,再撒薄薄一层胡椒面。初入口时尚觉口杂味重,再两口、再三口下肚,却是欲罢不能,酸爽得很!王彩花握着汤勺敲了下盛汤桶的桶边,手一松,汤勺便滑进桶中,荡起浅浅汤波。“你说什么?”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