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6 (第1/2页)
问候了几句,犹豫之时,罗战已猜出她的目的,说:“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好受吧?”“你都知道了?”“宋记者现在全国闻名啊。”他还有心情开玩笑。宋冉直接问:“你觉得我做错了吗?”罗战斟酌半刻,说:“我看了你的对话录,证人证言很清晰,事件时间地点包括几次投诉都很明确,警察只要愿意查,肯定能查出真假。所以我觉得你是对的。不过,你只给了一方说话的机会。”宋冉道:“可另一方他们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公众相信那一方吗?”罗战反问。宋冉哑口。“或许你查到的是一部分真相,但你是记者,比我清楚大众传播的威力。当一个角度的真相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其他角度的真相很可能会无限压缩,因为大众没有理智只有情绪。”宋冉没吭声了。昨天李瓒表达过这个意思,但她不愿听。“不过话又说回来,众人合力才能做到多方兼顾,仅凭一人怎么可能?我个人认为你已经做到客观发声。真相调查是警方的事,理智分辨是网友的事。只不过当下公信力低,网络没有理性。他们做不到,必然怪你没把答案写完整,这很不公平。”她道:“那时我是害怕如果不出声,对方会包庇,这个孩子就完了。”“对。你认准了目的,所以拼了命也要闯过去。可是宋记者,”罗战忽然话题一转,“摁下的快门是没有感情的,DY那张照片是最客观真实的记录。你当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重要。你不必为此自责、自证。不论王翰还是朱亚楠,他们都不是当时死去的孩子。你可以记录,但你没有责任去保护。当你想要保护的时候,你就有了私心,就不是一个客观的人了。”宋冉愣住。……李瓒一夜没睡好。他将事件所有线索画图梳理了一遍,发现他和宋冉的分歧主要在学生证据,教育局教导处主任,赵元立老师和警方行为上。一是学生证言,李瓒对王某自身遭遇暴力并无异议,警方很容易求证。他不确定的是朱亚楠的两处证据,那在法律上达不到标准。二是教育局投诉和教导处主任,宋冉说她验证过;但李瓒尚未发现。三是赵元立老师,由于职位所限,暂时接触不到他的笔录和口供。四是警方行为,宋冉认为是威胁,李瓒却能理解那是种笨拙的处事方法。不过在他看来,跟电视台打招呼就够了。连她父亲也受到影响,这未免过头。……分析下来,他能尝试挖掘的点是教导处主任和赵元立老师。上班前,李瓒再次拜访了教导处主任。可主任的丈夫说,主任母亲生病,她赶回隔壁省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