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深渊之沿 (第2/2页)
/br> 使我感到快乐的是,爱丽丝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地沉醉于书中的内容,静静地听我给她讲解基础。她是那样的安静,静得使人心动,当她自己用纤巧的小手翻动纸页时,我就会在灯光下凝视着她,感觉到了母亲的欣慰。 ————在生活上,爱丽丝与我建立了这样的默契,但到了狩猎的时刻,她的共鸣属于奥尔菲斯:于是某种意义上,她真的像是我与奥尔菲斯的女儿,三人之间也的确产生了一家人的错觉,就像是对外人表演的那样。 我们开始一起去剧院看戏,坐在家庭包厢里面,并且经过熟悉时装的爱丽丝的请求,奥尔菲斯将白西服换成了潮流的黑色礼服,而我也穿上了束腰和大泡泡袖,把自己的异域面孔藏在宽檐帽的阴影下。 每当这时,奥尔菲斯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舞台上的剧目多半出自大师之手,爱与死是其常见的主题,当他幽深的双眼为人类文化的精髓而目不转睛时,那个对死亡微笑的吸血鬼仿佛不存在,坐在我与爱丽丝身旁的似乎只是个纯粹的执笔者。 他会用饶有兴致的态度与我交流,往日挖苦的刻薄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类的固有一死成了艺术源泉,区别在于为什么而死。当我还在伦敦的时候,我便已经深谙英国文学中‘为荣耀而死’的底蕴。” “你是英国人?”我问,他从来没提过遇见我之前的事情。 “曾经是。”奥尔菲斯把话题一揭而过,“法国文学则信奉‘为爱而死’,书中的痴男怨女始于爱也终于爱。” “而这里,这个地方的书中,很多‘为自由而死’。”生长在美国的爱丽丝接了话,“美国就是为自由而建。” 我也起了兴趣:“往东边去,你们会发现俄国人在漫长严冬中写下‘我会死’,还有一个比中国更靠东的日本国(这时候日本还未开放),那里的人觉得‘我想死’。” “你看。”奥尔菲斯笑道,“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我们为何不能对死亡微笑?” “……”我别过脸去:“可是奥尔菲斯,中国文学是‘活着’。” 虽然与他的看法互不认同,但共同的话题还是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这以前,我与奥尔菲斯的生活虽然是静悄悄的(排除他的挖苦与我的固执),但内心汹涌着反抗带来的激流:那阵子哪怕睡在一个棺材里,彼此的距离也异常遥远。 ……至少比现在远,虽然目前也不太近就是了。 我认为改变是爱丽丝带来的:孩子的存在让虚假的家庭有了真实的幻觉。 诚然,她使我感到久违的快乐:我爱她,她也爱我,每天我们听着彼此的心跳声醒来,她会先亲吻我,这是奥尔菲斯得不到的待遇,使我产生洋洋自得的成就感,然后我会为她梳头,起先只能简单束发,但我逐渐能巧妙地为她编织各种发型,接下来还帮她将丝带系好。不去游玩或者看戏的话,我们三个通常不一起行动,一般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而爱丽丝会在天亮前和奥尔菲斯一起归家,并给我入睡前的亲吻。 还有一个改变就是活下去的意义:过去我总是祈求熟悉的未来早日降临,这样我可以跨越两百多年的岁月,再次见到自己思念的故人……这种打算几乎成了精神支柱————有了爱丽丝后,我感觉活在当下也不是那么糟糕了。 谁知某一天,爱丽丝忽然问我:“mama,你真的是奥菲的妻子吗?” 我为她的问题感觉到莫名其妙:“难道不是吗?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还能是什么关系?” “可是……”她蜂蜜色的大眼睛看向我的牵着她的手,“夫人们不都会戴上婚戒吗?” 她这一说,我才想起自己从来都是在接受奥尔菲斯的设定罢了,我的心态转变,也只是他同化爱丽丝造成的,说到底一切都像是他写就的剧本。 这种想法要我怔神片刻,才想了个解释:“婚戒只是西方传统,我来自东方啊。” 爱丽丝点点头表示她明白了,但是第二天,奥尔菲斯私下找到我: “戴好。” 我错愕地看着被套上手指的钻戒,即使是吸血鬼也会觉得金属质感很冰凉。 “哪来的?爱丽丝跟你说了什么吗?” 他回以一如既往的漫不经心:“我碰巧听到了,正好又刚杀了个有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