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第101节 (第1/3页)
李隆基悚然而惊,心中的天平,不知不觉朝着?张九龄倾斜,连着?驳斥了几个吵得最大声官员举荐的人?才,随同?前往泰山参禅的名?册,打回去让张说重?新拟定。 闻上意而知后退,想要弹劾的官员,逐渐偃旗息鼓。 至于长?安的市坊问题,反倒是很快就通过了。 关于这?一点,朝臣官员几乎没有疑义,皆因长?安城的宵禁制度,已经实?在是不适合长?安城的发展,对士庶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长?安城的冬至来临时,响彻了许多年的晨钟暮鼓,终于再次敲响。 与从?前不同?,由此开始的晨钟暮鼓,变成了长?安城的习俗风景,当?做提醒百姓早出晚归,报时辰的响声。 长?安城像是往年的大年三十?一样,灯火彻夜不明,到处一片欢腾。 金吾卫与武侯捕在街头巷尾,分班巡逻,坊正继续管着?街巷,提醒百姓洒扫,小贩不许占用道乱摆摊,挡住了通行,保证所负责坊小巷的清洁。 张九龄从?头到尾,无论是面对着?疾风骤雨,还是惠风和畅,始终淡然处之。 在提出这?一切之前,张九龄就先与谭昭昭商议过,考虑到了将会面临的后果。 大不了被贬谪,罢官。 谭昭昭则没张九龄那般悲观,而且支持他早些提出来:“一棵树苗,若是开始生长?虫害时,尚可极力挽救一二。待到树根在看不到的地里被虫蚁吞食一空,再要救治时,已晚矣。” 其实?,谭昭昭是知晓现在的李隆基,还是励精图治的李三郎,等他开始变得耽于享乐,帝王当?得太久,只愿意听取顺耳之言时再提出来,肯定会失败。 这?一切,都有前世的前车之鉴。 李三郎做了太久的天子,日子过得实?在太顺,已经昏庸到,连张九龄提出安禄山有反心,都以?为是危言耸听。 大唐天下富裕,四?海归心,安禄山这?个滑稽,唯唯诺诺的胡人?,凭着?他的提拔宠信做了节度使,他岂敢造反? 自信到自负,自负到愚蠢,是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言,李林甫杨国忠他们才有了机会。 其实?,大唐到了如今,兵乱带来的元气大伤,方恢复了七七八八,早已种下的各种吏治混乱,从?未消除过。 尤其是边疆地区,各族眼下吐蕃,突厥,龟兹等看似归顺。一旦危机起,他们也?就跟着?乱了。 外面的街巷一片欢腾喜庆,比往年的大年三十?驱傩还要热闹。 张拯岂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日子,在千山张大牛他们的陪同?下,出去玩耍了。 张九龄与谭昭昭则留在了府里,坐下来静静吃茶,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熏香茶香袅袅,谭昭昭舒服得伸了个懒腰,道:“今晚他们可是要彻夜狂欢?” 张九龄提壶倒茶,道:“估计还得欢庆几日,待到变成了寻常,便会恢复了往常的日子。” 谭昭昭笑道:“倒也?是,难得无需宵禁,定会新鲜几日。不过,这?些天金吾卫他们得忙了,张颠又要叫苦,说是太忙,连吃酒都不得闲。” “趁机偷鸡摸狗的宵小,是会比以?前多一些,金吾卫与武侯捕须得辛苦些时日。昭昭以?前说过一句话,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要是因着?宵小之徒,还如以?前那样,不顾长?安城的实?际现状,还是遵循着?旧制,实?属愚昧了。” 张九龄边说话,边将倒好的茶给谭昭昭,关心地道:“烫,昭昭慢些吃。” 谭昭昭斜了张九龄一眼,端起茶盏,道:“我又不是张小郎。” 这?时,谭昭昭听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她以?为是张拯回来了,不禁咦了一声,道:“他今朝竟然这?般听话,回来得还挺早。” 张九龄侧耳听了一下,道:“不是他。” 谭昭昭意外了下,转头朝门外看去,见眉豆拉开了门,在她身后,立着?自从?雪奴死后,便再未见过的高力士。 五年多未见,高力士如今早已加官进爵,封为渤海郡公,执掌内省事务,右监门将军,手握兵权的大官。 高力士容颜依旧,气度更甚从?前,身披绣着?衔瑞草的大雁玄色大氅,金冠束发,在昏昏的灯光下,像是盛放的大丽花一样艳丽,一言不发站在那里,眉豆不受控制,躬身肃立在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