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 (第1/2页)
阿米探险鉴定的结果来看,越是不起眼的,说不得就是最值钱的,那两个大箱子,炕柜大吧,不过是樟木的,还是民国时期的,不值钱,可箱子里的小东西呢?一个巴掌大的小匣子,那是红木的,还是老红木,清朝的,一块乌黑的砚台,和石头一样,居然是明末的,还有一个明朝中期的笔洗,还是官窑的,一个梳妆匣子,清末酸枝红木的。就这四样,每一样拿出来绝对都不起眼,估计都没人多看一眼,可价格却是那些笨重家具的好几本,就说那个小匣子吧,居然就值四分,比枣木的大桌子还值钱。那砚台更是不得了,居然有六分。真不知道这金手指是怎么算的。也因为寻找到了这些东西,阿米对于在自家寻宝多了不少的兴趣,不过时间不多了,眼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已经过去,阿米只能遗憾的将刚才翻出来的东西重新收拾起来,准备出门,至于到底卖不卖?卖哪一样?这些索性都放到晚上回来再说吧,她也是需要好好选择一下的。下午打猪草就在村子西面,那边的山坡较缓,林木不多,因为阳光充足,所以即使刚开春,天气还带着寒气,却也长了不少草,村子里半大的孩子只要是能走得动的,几乎都在这里,一个个努力的割草,没法子,如今人都没得吃,所以猪自然也没有什么好伙食,能有猪草就不错了,就是村子里唯一的一头牛,五只羊,也一样要靠着这些草过日子呢,在加上七头猪,十三口牲畜每一日的用草量实在是不小,所以村子里的生产队长特意将打猪草也算作了公分,还很有远见的用数量来计算,背上三捆算一个公分,虽然实在是很少很少,可能一天下来,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从早干到晚,也不过是五六捆,不到两个工分,可依然受到很多孩子们的欢迎。当然这个欢迎,也是建立在工分难挣这个大前提下的,这个时候的工分算起来其实也不难。一个劳动日表明一个中等劳动力一天完成的劳动量。一个劳动日再分为10个工分。一般情况下,男劳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劳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残一般也就一二分工。遇上丰收年景,效益好的生产队工分单价能值四五分钱,效益差的生产队三四分钱甚至二三分钱。就是到了七十年代,在最富裕的农村,年景最好的时候,也从没有超过一毛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半大孩子若是能一天挣上两个工分,那绝对是很能干了,到了分粮的时候家里都能多少不少的粮食,年底也能多分点分红,在分rou的时候也能多分点rou吃。为了吃饱,在这个年月里,即使是孩子也没有偷懒的资格,而阿米在跟着大家伙儿割草的时候,看着那些年纪小小的,瘦弱的比实际年纪要小上一二岁模样的伙伴们奋力工作的身影时,心很酸很酸,她从来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生活会苦成这样。在□□十年代长大的她往日也曾听过身边年纪大的人说起过这个时代的一些旧事,可当时她只以为那是他们忆苦思甜,没事儿找事儿,说故事寻找存在感,总是对他们说的一切质疑,可当她真的亲身经历这些的时候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没有半点的虚假,只有更苦,更累,也才真正的明白这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都是那么的不容易。“阿米,别晃神了,赶紧干活,你可还欠着生产队